2006年8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家的感觉真好
本报记者 徐晓/文 陆国庆/摄

  在奉化西坞街道有个力邦村,村里居住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8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,那儿是外来务工人员温馨和谐的家。
  8月11日,记者慕名前往。走进力邦村的大门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设施完备、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社区——4幢橘红色的4层公寓楼,可供2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,加上占地22亩的封闭式休闲广场和灯光球场,让人觉得犹如置身高等学府的学生生活区。走进公寓楼,阅览室、台球室、乒乓球室,内容丰富;有线电视、磁卡电话安装到床头;超市、医务室、理发室、浴室、网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。
  “在力邦村,我找到了家的感觉。”肖桂华,今年35岁,江西吉安人,来奉化已经两年了。自去年10月搬进力邦村后,她觉得自己的生活“完全变了个样”。她没想到异地谋生还能够像在家里一样吃得好、住得好,“一个月每人只交18元住宿费,一荤一素一汤的中晚餐,每份只要2元,比外面便宜多了”。
  来自河南的刘丽娜是2002年12月来奉化工作的。一年后,力邦村公开竞选团委书记,她报名竞选并且获得了成功。今年5月,她还被评为了省优秀团干部。她最大的感受是,居住在力邦村,从来没有感觉到当地人对外来人员的歧视,村里的大食堂也对当地人开放,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就餐;村里搞文娱活动,当地人也兴致勃勃地来参加。几年来,力邦村里已有好几个年轻人与当地青年喜结连理。
  “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,当地人不歧视外来人员,大家和睦相处,矛盾也就少了。”“村长”蔡荣华说,力邦村还成立了党支部、团委、工会、妇联等组织,干部都是从“村民”中选举产生的。
  村里还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,每当发现有年轻职工因受到挫折或委屈心情不好,生活指导老师陈水娣便会开导他们。心理咨询室同时还是“村民”的维权室,“村民”在外面受了不公正待遇,工作人员就会帮他们去讨公道。有一次“村民”小夏买到一瓶劣质洗发水,她退货不成后跑到这里哭诉,工作人员二话没说,联系了工商部门,不仅帮她退回来了钱,店老板还受了处罚。
  据了解,力邦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,而是一个政府出点子,由力邦集团投资的市场化运作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。从力邦村建成以来,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、刑事案件。现在,力邦村的二期工程已经在建,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完善设施,更多到奉化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将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。